close
黃冠崴–金屬創作展
  
展覽日期:2018-03-10~2018-05-06
參展藝術家:黃冠崴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承德館

《內文介紹節選至官網》

文、照片/黃郁婷 作品圖、資料參考/黃冠崴

❐ 焊出自己的科幻戰士與世界 ❐

「從科幻作品看到的視覺衝擊以及個人感受的經驗,進而轉化為藝術創作的養分」

   

     
----
  
  採訪時坐在對面的黃冠崴,聊起天來思緒飛轉,說到創作與科幻電影雙眼發亮了一下。在創作上頗有想法的他,以一顆顆鐵珠,焊出他的生化戰士與科幻世界。

▸ 對數字在行的創作者
  黃冠崴的父母皆為廚師,從小幫忙讓他對於餐飲有了興趣,還有一個跳Tone的愛好「看財經報紙與節目」。一路學習上來,他曾想過走入餐飲業或是成為會計,卻在高三時從三類轉至一類組,並在升大學時所填的商管、餐飲、藝術各類志願中,出乎意料地落在台灣藝術大學。

▸ 分子組成的萬物
  進入大學後,相比於其他高中科班出身的同學,黃冠崴在大一時的基礎課程需要付出更多努力與課後時間進行練習,以通過考核。在大二時密集的各類媒材課程讓他首次接觸到金屬創作,一個製作葡萄的作業讓他開啟以鐵珠為創作的想法。當時他看在眼中覺得這樣一顆顆的鐵珠,像是高中選讀三類理科所學,組成生物的分子,當中又有質子、中子與電子,萬物皆由分子組成,與他之後以圓形的鐵珠為創作的理念不謀而合。 

▸ 來自電影的催化與啟發
  大三分組時,多變的工法與形塑方式是黃冠崴選擇金屬為第一志願的原因。自小受到漫畫與科幻電影的薰陶,《鋼彈》、《鋼之鍊金術師》是必讀選書,從《異形》《守護者》和《雷神索爾》、《變形金剛》、《環太平洋》…等科幻電影則是啟發他創作的催化劑。
  從電影中,他不只看到想像力與酷炫的特效,也在看完每部電影後對現實進行反思,以及琢磨人和科技之間的關係與形象。在電影《鋼鐵人》所穿的全身裝備,像是從中古世紀所穿的盔甲演變而來。《蜘蛛人》所著的緊身衣,在現實中像有動漫的Cosplay。以及科幻電影中常見的「賽博格」與真實生活中的人工心臟、義肢、助聽器…等,本質上有所雷同。科幻電影當中的元素是那麼不可思議,卻又十分具體存在於現實世界當中,黃冠崴便將這些思維置入創作當中。

▸ 科幻的無限性
  科幻電影當中超現實的元素,啟發了黃冠崴在創作上的靈感。他舉例《魔鬼終結者2:審判日 Terminator 2: Judgment Day》當中的新型號終結者T-1000有著超合金機械骨骼,體表採用仿真的人工活體組織,身體為可還原的液態金屬所構成,具有恢復液態金屬身軀的能力,能在固、液態之間隨意轉換的機器人,可說是突破大眾對於機器人的印象與開啟了無限想像與可能性。
  美國超級英雄電影《守護者 Watchmen》當中的曼哈頓博士(Doctor Manhattan) 身體構造由「粒子」所組成,能夠控制粒子、進行型態變化,讓黃冠崴對人體內部「DNA組成」的認知開啟更多遐想。

▸ 記憶連結與靈感
  在看完科幻片後,特效帶給人視覺上的滿足與刺激。黃冠崴會將印象深刻的畫面存於腦袋當中。在生活當中,手中的物品與看到的物件,甚至在五金行看到的零件,都可能像科幻電影般,激起他腦中神經勾起曾看過的電影畫面與特效場景,進而思索起如何將物件與作品結合,這樣「連結」的習慣便是他與腦中科幻畫面的互動機制。

▸ 鐵珠的投射
  黃冠崴認為「圓或球體的形體隱藏在日常生活之中,從宇宙的星體到生活中的汽、機車甚至在人的身體都有它們的存在,微觀上有原子、質子等等,在沒有受到外力的干擾下,物質會自然而然地縮成圓形,因此圓不是人工形態,它是自然界秩序下的產物。」這些「球體」與人們有著神秘的距離感,它們是組成物件與人體的元素,卻在現實中為肉眼所不能覺察。

  在創作中黃冠崴所使用的鐵珠為DNA的投射,他想將人類內部的(細胞與DNA)變化以肉眼客件的方式來呈現,他以《蜘蛛人1 Spider-Man》電影中主角被蜘蛛咬到後,DNA的重組畫面為想像,試圖感知與幻想自己身體的細胞與變化,將異想的畫面,投射至作品中。

   

         
▸ 創作過程
  黃冠崴創作時,先以土塑出理想中的型態,製作石膏模、取出土,再將鐵珠依次擺進模中,擺完一部分後進行焊接,並在完成後將脫模焊接將它們結合。接下來以不銹鋼條堆焊在鐵珠構成的表面,他表示推焊形成的表面如同泥塑的肌理更加寫實,並將部分鐵珠的形象藏於內部。
  鐵珠為主要創作媒材的黃冠崴表示,鐵珠的焊接過程接合的狀態,像是DNA結構的樣貌,透過中空的雕塑作品,讓觀者可窺見人體的內部狀態。他喜歡鐵珠熔融焊接的過程,從一開始無法固定焊接到後來反覆練習的熟練,與從一開始嘗試以單一尺寸,至今使用各種尺寸的鐵珠來組成,表現的效果各加有變化與律動感,都是經驗的累積。堆焊不銹鋼後,黃冠崴便會用砂輪機進行打磨,其中產生的痕跡與光線產生的變化,如同素描的明暗與灰階,讓觀者視覺上具有流動感。而高溫焊接使金屬表面的色澤,就像是顯微鏡底下的微生物細胞。
  
▸ 材質與理念的變化

  大學時期一開始密集的鐵珠組成「人」的形態,至現在黃冠崴就讀北藝大研究所,將不銹鋼流動的質感與充滿光澤的肌理應用到作品上。從2017年的作品《光學暫態-頭像》當中,以科幻電影的角色與人的頭部作結合,以拼組的方式,保留兩者部分的外型,將鐵珠的坑洞與不銹鋼的鏡面光亮作融合,對比的質感也引發觀者對於主客體的思考。

歐立婷–金屬創作展

   

歐立婷–金屬創作展

展覽日期:2018-03-10~2018-05-06
參展藝術家:歐立婷  
開幕時間:2018/03/10(六)15:00

展出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承德館

《內容節錄自官網》

文/黃郁婷 圖、資料參考/歐立婷

❐ 循光,在空間中構築精神的居所 ❐

「我將物件視為自身的投影,我即是我所構築的空間。」
        
  來自台南的歐立婷,童年大半時光是在家中經營的木材行度過,最常拿來遊戲的除了店裡常有的木料與釘鎚,再來就是母親辦公桌上不乏的紙張了,就著一支筆和一把剪刀,總能從母親手中變出各種有趣的剪紙與摺紙,這些童年記憶也折剪出她與「紙」有所關聯的創作。
  在成長過程中除了受到母親的影響,她自己也喜愛動手組裝樂高,從小就對立體類的手作感興趣。求學期間在美術方面的優秀成績,也使她興起了大學就讀藝術設計類科系的念頭,因而進入輔仁大學應用美術系金工組。

❐ 關於空間 ❐
  「身處於建築空間當中,那種清爽而簡潔的建築線條,陽光灑落形成的陰影,這些都是我所喜歡的。」有些人會說她的作品像是具有現代感的建築,或是帶有摺紙的感覺。歐立婷在日常生活中捕捉這些畫面,建築與光影的互動、幾何的造形也是啟發她靈感的元素。在大學最後一年她選修了室內設計課程,除了試著從不同的觀點理解空間的構成,經由一次次評圖練習自己的統整與表達能力,也更加確認自己喜歡動手創作的過程甚於設計。

❐ 走入創作 ❐
  歐立婷在大學所學技法多以飾品設計與製作為主,畢業後在學校擔任助理工作兩年期間,她發現自己無法擁有完整的創作時間,某次參加金工研習接觸到與在校時所學的不同技法與思考方法,後來也有機會看到一些國外的創作,而興起至臺南藝術大學就讀研究所的想法。
  位於烏山頭水庫附近的臺南藝術大學,校園環境優美、隱於鄉間,少了市區的繁華,多了山區的靜謐。歐立婷在研究所期間不是在宿舍就是在工作室,創作成了生活的重心。儘管創作過程經常倚靠著直覺,卻也藉由討論與書寫逐步梳理自身創作脈絡,她認為「越了解自己,就越能走下去。」有別於其它同學創作路線,她曾擔憂自己的創作在題材上缺乏議題性,而指導教授徐玫瑩老師則以「妳的造型能力很強」給予了她前行的信心與肯定。

❐ 點亮「弧光」❐ 
  就讀研究所時,工作室邀請美國愛荷華大學阮其可教授,開授金屬容器的製作課程,讓歐立婷接觸到TIG welding(氬焊)這項常應用於工業與大型物件的焊接工藝,可用於較精密焊接。學習這項技法後她的作品類型從一開始的微型首飾轉為大尺度的容器物件。而在美國進行交流的三個月也讓她有機會可以實際接觸與操作更高階的焊接設備,及各類多用於工業製造的金屬加工設備,例如CNC金屬切割機、用於汽車板金的「英國輪」、用於表面處理的粉體烤漆。她將工業的技術帶入創作,以金工細膩的手法形塑作品。
  歐立婷的創作空間,有一部分在工作室外半露天的焊接機台旁,那邊鮮少有其它人使用,常有獨處的機會。工作時她佩戴防護面罩,在焊接的瞬間,從防護具內的視角只見一片漆黑與一點亮光,以及電弧在空氣中震動得茲茲作響。她認為「不論是透過防護具的具體隔離,或是空間上無形的孤立,焊接過程更凸顯了身為創作者在創作中的孤獨。靜處於一個私密的角落,我讓自己進入沉澱的狀態,享受與創作對話的自由。」

❐ 創作過程 ❐
  在工作室拍攝著歐立婷以金工線鋸,小心翼翼的工作著。她表示在創作上不只有感性的成分,更偏愛經過理性與精確規劃,以及作品的準確度。在腦中有了構想後,她習慣以3D繪圖軟體先進行初步建模,並反覆拆解、修正與還原,將想像中的空間狀態實體化。再於繪圖軟體中將立體圖拆解為平面,列印出來後透過雙手將紙張組合為模型,定版後將紙樣黏貼於鋼板上,她選擇以較為費時的方式以線鋸一片片鋸下,取下紙樣、以機具打磨金屬表面、切割溝槽,以剉刀細細修整邊緣。而曲面板材處理,需先徒手塑形後用牛皮槌整形,再藉助英國輪輾壓整平。有時因受限於造形的緣故,許多曲面無法藉助工具,只得透過身體的重量來施力,鋼板也將這些力量反饋給她,生理上緊繃的肌肉與神經,都像在提醒她創作的漫長與煎熬。
  歐立婷覺得器物的創作過程,可比擬為毅力與耐力的精神修行,物件越大則創作時間越長,慣用的工法也有了不同刺激與感受。鋸切、成形與焊接的過程,像是從手部延伸至全身的運動,深入感官與精神面當中。

❐ 創作中的自我獨白 ❐
  「我將物件視為自身的投影,我即是我所構築的空間。」這次歐立婷將展出系列作品「獨白」、「之間」、「靜默」、「徑」、「佇」,創作時程橫跨2015至2018年。
  「透過靜觀的方式凝視作品不同立面的形態,也能在連續的走動與位移狀態下感受每個線條、切面、光影在不同視線與角度變換時所呈現的意象,在觀看作品的過程中,觀者改變了身體的狀態,或靜止、或移動、或站立、或彎腰、或近觀、或遠視,流動於外在空間的同時,也改變了空間的質地。」作品「獨白系列」所構築的空間看似毫無遮掩卻又讓人無法一眼看透,如同對於人的解讀是多面向且具變化性,而這樣的核心概念也延伸至其他系列作品。
  在作品中,她不僅藉由各種空間型態描述了個人與外界的連結狀態,也記錄了創作過程中的心境變化,儘管總是必須面對現實的種種抉擇與挫折,仍然選擇繼續追尋創作的答案。



       


釣魚訣竅大公開:

https://kiwisa.pixnet.net/blog/post/202268313

Facebook、youtube頻道請搜尋《kiwisa》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Kiwisa's愛旅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